病理大體標本寄生蟲標本微生物標本銷售廠家
來源:http://archozlandscape.com/news/416.html 發(fā)布時間:2020-10-15 點擊:1295
病理大體標本制作
一、大體標本的收集
大體病變標本的收集工作主要依賴病理工作人員在解剖動物尸體或在進行活體病變檢查時發(fā)現(xiàn)并收集。在日常的動物臨床剖檢工作中,應注意收集典型具有教學價值和適合固定后展示的病理標本來不斷地補充教學內(nèi)容。標本收集是一項有意義的長期連續(xù)性工作。當遇到典型病變標本的時候,首先要保護病變特點和器官完整性,經(jīng)過適當取材和修整后及時固定。標本采取是大體標本制作的關(guān)鍵一環(huán)。
二、大體標本的取材
標本取材以新鮮為好,標本摘除后要及時并仔細處理,去除多余組織,平整切面。需做病理組織學檢查時,可自標本背面采取組織材料塊;當需要從前面采取時,要用手術(shù)刀整齊切取,以不影響標本病變觀察為原則。采取的標本應及時固定,不宜長時問暴露空氣中,如果標本水分丟失,則標本將干枯,顏色和形狀都會變化,如標本體積縮小,形狀扭曲,顏色變黑等,標本病變失真后即失去保留意義。標本固定后其形狀無法改變,一般不宜再作新切面。實際工作中,應根據(jù)標本形狀和大小采用相應固定方法,現(xiàn)分述如下。
(1)實質(zhì)性器官 實質(zhì)性器官(如肝、脾等)質(zhì)地較硬實,不易被固定液穿透。固定前常用刀片沿器官長軸平整切成1~2 cm厚若干片,將欲展示的切面向上放在固定容器中,標本下面可墊上脫脂棉以防止底部和固定瓶接觸而無固定液滲入。如需完整保留臟器,需先經(jīng)血管灌注固定,再將標本放入固定液中固定。
(2)空腔器官 采取空腔器官(如胃、腸等)標本時,需先把漿膜面附帶的脂肪去除,之后將器官剪開使黏膜面朝上,順自然形狀用大頭針于器官周邊固定在硬紙板上,之后使黏膜面向下懸于固定液中。大頭針不要傷及黏膜,針尖可斜向刺入漿膜。針對膀胱、膽囊等標本,可填充脫脂棉再行固定以保持原有形狀。
(3)腦 如果需要保留完整腦器官來觀察腦表面病變,固定前先用生理鹽水經(jīng)腦基底動脈把血管中的血液沖洗干凈,再用固定液充分灌注。為防止腦在固定時受壓變形,可用縫線穿過腦基底動脈并把腦放入固定液中,再將縫線兩頭提起使之懸于固定液中。若病變不在腦的表面,將腦切開后分開固定。切開固定比完整固定效果好。
(4)心臟 心臟經(jīng)固定液固定后收縮,當病變在心臟內(nèi)表面時,通常要剖開以展示主要病變,而后再進行固定。
(5)肺臟 肺臟組織較疏松,固定液較易滲透,可完整固定或切開固定,但肺組織會在固定液中漂浮,因此在固定時肺臟標本上面可覆蓋脫脂棉以防表面干燥。
(6)腎臟摘除腎臟后,可先檢查表面。之后用刀自腎臟外側(cè)切向腎門,將腎切成兩半。檢查腎臟實質(zhì)和腎盂,據(jù)病變位置決定保留哪一側(cè)腎臟或保留雙側(cè)。
(7)骨組織標本骨組織堅硬,制作標本難度較大。如果只需觀察骨正常結(jié)構(gòu),可用鋸做一整齊剖面。實際工作中,骨組織標本制作的主要內(nèi)容是骨腫瘤。骨腫瘤標本的固定同軟組織標本固定,固定時間可適當延長,因骨組織堅硬,骨腫瘤組織也較致密。